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报道我院“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

华师政管 2024-05-02

近日,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广东频道发布题为《2300余人次参加大湾区“守正创新”线上线下研学活动》的文章,报道我院“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截至目前已有7.5万多浏览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华师政管学院”)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科研资源,于2021年1-2月寒假期间开展了以“守正创新”为主题的“线上/线下”系列研学活动,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为大湾区建设输送新时代综合性人才。

本次活动辐射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等湾区内高校科研机构,跨校跨境邀请名家学者共26人,线上线下累计参与师生达2370人次,活动反响热烈,获得师生高度评价。

“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宣传海报

“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标识


铸魂育人引领高度

提高价值站位,研学促引领“守正创新”主题系列研学活动,以彰显社会关怀、学术情怀为目标,以紧扣时政热点、追踪学术问题为内核,以激发学术情怀,培育研学兴趣,引导学生“行人间正道”为根本目的,注重“价值站位高、水平起点高、文化品味高”的选题标准,注重“研读·研学·研究”的实施策略,从培养读书兴趣、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三个层面次第推进,引领师生提升家国情怀的学术研究高度。



学院党委许益锋书记表示,系列研学活动大咖云集、名家汇聚,支部共建、师生互动、学科交融既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又提高科研探究能力,是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的一个创举。

学院院长胡中锋教授在最后一次研学活动中总结道,系列研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输出、“课堂+课外”双重熏陶、“历史+现实”双向互构、“教师+学生”双维引导,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正确人生道路方向标的守正创新人才。


学术研讨挖掘深度

深化理论认识,研学挖潜力系列研学活动共举办7场,主题丰富、内容多元,涵盖质性和量化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学术经典师生共读、名家名师跨校研讨,公共政策评估和教育法治等多领域前沿探究。学科交叉产生思维碰撞,学理解释讲求守正创新,在研学中帮助师生深挖交叉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拓展学科融合思维的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书记杨爱平副院长介绍道,我院学术科研氛围浓厚,我们首创的这次大湾区研学活动紧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助力学院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力求撬动大湾区合作资源,不断挖潜深入,为师生搭建湾区研学奋进的成长空间,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实践路径

作为活动筹划者,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吴祖兴副书记谈及研学活动初衷时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加深学院学术氛围,培养经世致用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研学道路上的关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系列研学活动走实走深。


辐射带动拓展广度

拓展研学辐射,“3+”扩影响通过“党建+思政”、“线上+线下”、“横向+纵向”、“校内+校外”,参与一批、影响一批、带动一批,形成鲜明特色的政管研学辐射圈。

“党建+思政”,研学主体广活动由学院四个教师党支部共同协办,重点关注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管理与管理科学4个专业研究领域,党员师生、民主党派教师、无党派教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共同参与,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党建为引领的统一战线大思政学习氛围。

“线上+线下”,研学空间广活动将腾讯会议平台作为现场参与会议的有力补充,使得大湾区内相关高校师生得以共享实时交流互动的研学资源,切实打破跨境跨校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加强学术探讨,影响广泛。

“横向+纵向”,研学梯度广在研学内容设计上,横向考虑4个不同专业同学的接受度,纵向考虑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形成阶梯式研学内容结构。如流行病学研究专题中,本科生分享专著内容、研究生分享研究设计、澳门理工大学博士生结合理论分析澳门防疫实践。



谈到活动展现出的广泛影响力时,研学活动组织者颜海娜教授以及刘劲宇老师表达了建设“研读—研学—研究”的“三研”长效机制的设想:我们希望链接和整合大湾区更多优质研学资源,打通全日制学生与MPA在职研究生交流对话桥梁,不断拓展研学路径和空间

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亲自主持多场活动,他表示,学院积极拓展学术“朋友圈”,引领师生拓展湾区视野、培养国际化思维,也是本次系列研学活动的重要尝试。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薛捷教授认为,系列研学活动很好地帮助同学们激发理论兴趣、碰撞思维火花、拓宽研究视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增进了他们对于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社会现实与学术研究的联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课外科研和理论学习大有裨益,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研学陪伴增长温度

克服现实困难,研学常陪伴许益锋书记带领学院领导班子探访学生宿舍时了解到,寒假留校学生外出少、实地调研难、休闲时间多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师生科研和学习存在一些不便,由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学系列活动顺应需求而生。线上大咖云集、线下随地参与的大湾区共进学习模式给师生们带来极大惊喜,有力解决了师生实际需求极大充实了师生寒假和研学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生活



寒假期间因疫情原因而选择留校过春节的研究生张璐同学,非常庆幸参与了系列研学活动,因为充实的学习安排而深深感受到“留校不孤单、温暖在政管”。

同样因疫情原因而寒假期间无法外出调研的17级本科生陈韵齐同学表示,跨领域、跨学校、跨年级的系列研学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在家学习充电的平台,寒假不停学、研究不间断、幸福感满满。



师生有话说

Q1


咱们学院的老师们牺牲宝贵的寒假时间,举办了这几场精彩丰富的研学活动,我们首先想了解一下本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呢?您认为这次寒假研学系列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吴祖兴副书记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浓厚学院的学术研究的氛围,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学会如何去研究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打通研学道路上的一些关节。


刘劲宇老师这一年多来受疫情影响,许多实地调研无法开展,为了用好有限的机会,分析好来之不易的数据材料,我们通过这种活动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


颜海娜老师我更加希望把这次研学活动做得多元化、立体化。

一是我们邀请了香港澳门的一些老师和研究生一起来参加这个研读研学,把它做成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一个研学活动。

二是我们希望此次活动不仅是老师单方面做讲座这种单向输送,更希望师生之间有比较多的互动。

三是在研学研读内容的设计上,我们考虑的比较综合。研读内容有质性的,也有量化的。在内容上,我们也考虑到不仅要对方法进行学习,也希望通过一些经典书目的研读来带领大家做一些理论基础的夯实。这些书都是经典的书,同时也是跨学科的,涉及到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公共卫生学。

第四点,在研读研学的参与上,我们希望尽量覆盖学院的四个本科专业,也希望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能参与进来。我们在设计研读研学内容上也是形成一个阶梯式结构,比如说上一次环境流行病学的研读是本科生来讲一些书中的内容,由研究生来分享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由澳门理工学院的博士生来讲澳门是如何进行疫情防控的,形成这样一个非常严密的体系。

Q2


咱们学院的老师们牺牲宝贵的寒假时间,举办了这几场精彩丰富的研学活动,我们首先想了解一下本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呢?您认为这次寒假研学系列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于刚强老师:我个人的收获是比较大的。例如在读书活动对于有困惑的地方会后请教各位专业老师,同时也了解到与我的原逻辑不一样研究方法。广州大学的李双龙博士在讲到如何定量研究时,从约定俗成的小命题出发,这种选题和研究很有意思,与原来只从文件或者固有的研究领域的思维相比,耳目一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给了我思维上的启发和新的火花。


颜海娜老师:第一点,本科生认真大胆、敢于接受挑战的精神令我印象很深刻。

第二个是,过年期间我看到来自澳门的博士生非常认真,他们放弃了过年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来找资料,做PPT。后来我听他们的导师说,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认真、敬业与执着,所以带动了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

第三个是,学院每个分管领导都很支持。像万晓宏院长参加了全部线下的活动,每次他都给同学们鼓劲。万院长总说“我是来学习的”,像我们老师都在认真学习,那我相信这种学习精神也会感染同学们,整个学院都形成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要打造的就是学习型学院、学习型支部、学习型班级组织。


19级本科生苏启航:我参与了研学系列的三场活动,收获都挺大的,无论是雪帆老师的清晰的编码思路给人启发,胡老师的跨学科研究思路,还是李老师讲座提到的定量写作思路都给了我很大启发。和李老师的互动中,也反思自己科研工具要玩好玩深,离不开自身理论扎实。听雪帆老师的讲座感觉到编码很难,需要去观察那些非平均因素,还有胡老师的跨学科去交流,对于理论创新方面有很大帮助,大概是这几点想法。雪帆老师提到的编码思路,对于我们的老师而言已是不易,我曾经听过这些方面的讲座,深深感受到,质性研究有其庞大的体系,不是一场讲座能够讲完的,或许自己看书,去一些体系化的课程比较合适一些。

Q3


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牺牲宝贵的寒假时间,举办了多场精彩的研学活动,您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对此次的活动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呢?

吴杰老师:我觉得本次研学活动有三个吸引点:

第一专业性非常强,选取的高校老师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拔尖的人才;

第二实用性非常强,调研方法非常符合学生特点,研读内容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

第三可操作性非常强,通过粤港澳湾区跨境跨域研读,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利用学生学习分享,通过多所高校这种联动的研学活动,不仅让大家的思维进行了碰撞,也提升了同学们公共治理专业的调研方法,帮助他们理清了公共治理领域的现实问题。


19级本科生黄俊康:我觉得本次寒假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假期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近距离地和学术大牛交流,学习必要的研究方法。同时,寒假研学活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如何做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能了解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还能增进对公共卫生类议题等热点议题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目前寒假研学活动已开展五场,我都参加了,并参与到后期的宣发工作之中。原本我假期也打算找一些线上课程进行研究工具或者研究方法的学习,而研学活动正好契合我的需求。


17级本科生陈韵齐:此次研学活动通过多方互动交流的方式,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科研知识,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有一些紧靠我们当前的一些热点社会问题像是疫情等公共卫生议题,拓宽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另外也有一些读书活动的分享,老师们分享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技巧,也让我们能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一些专业书籍。

Q4


此次的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同学们加深了对学术的了解,这也是它的吸引力所在,也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那您认为这对于今后我们学院开展类似的活动有何借鉴之处吗?以及后续会有其他计划吗?

吴祖兴副书记:对日后学院的活动借鉴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是用心,在这次活动中学院许多老师都积极地参与进来用心准备,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今后学院的活动,团学组织的活动也会考虑如何能够把更好的资源,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方面,我们将让这样的活动常态化。尤其是在日后成体系成系列的更多开展一些引导同学们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术活动。

第三个方面,从参与的同学本身来讲,用心去投入进去此次活动,我相信他们会终身受益。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跟着学院和老师,投入进去,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颜海娜老师:我们希望形成一个研读-研学-研究的“三研”长效机制,链接和整合更多的研学资源,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推进研学活动开展下去。比如,我可以链接学者型官员资源进来一起给同学们分享公共管理实践案例,再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把MPA的资源整合进来,让我们的全日制学生与在职研究生有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机会。


19级本科生黄俊康:希望可以邀请更多学科的学者来讲授,师生共成长;也希望可以和导师制相结合,每位导师和同学都参与其中,扩充我们的“朋友圈”吧。


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倪星教授参与了多场研学活动,对本次研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活动具有学理深度、社会温度、问题导向高度,通过研判热点、研学方法、研究问题,给大湾区师生搭建了研学奋进的平台,从中国之“智”和中国之“制”的把握之中,深入解锁中国之治密码。

“守学术之本、正大学之气、行人间正道”,华师政管学院将继续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打造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倪星教授和杨爱平教授等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师资队伍,以党建引领学术科研创新,进一步拓展丰富“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深化整合大湾区学术资源,大力提升师生专业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科专业影响力,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新时代综合性人才,以实际行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守正创新”系列研学活动剪影


采访 | 政管学院新闻中心黎晓昕 赵子茗 杨佳玉

文字 | 叶紫琪

图片 | 李嘉琳 黎芷琪

编辑 | 李婉玲

审核 | 许益锋 杨爱平 吴祖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